文泰的求醫之路
口述/吳佳靜(文泰媽媽) 文字整理/林柔汎(公共事務室)
【住在霧峰家園的文泰(右2)很高興父母來陪他上課,他微微地扭動身體,表達他的開心。與文泰有很深緣份的莊醫師(左1)也一同與他們合影】
文泰出生3個月大時,突然有天夜裡全身發黃,嚎啕哭鬧,當時懵懂的自己也不曉得孩子生了什麼病,只知道趕快送到當時離家最近的中心醫院急診。我記得那夜剛好是一位年輕的醫師看診,醫師非常細心的為文泰做了所有檢查,語重心長的告訴媽媽:「是猛爆性肝炎,危險期有10天,一定要立刻到更大的醫院治療!很抱歉,因為這間醫院再過幾天就要關院,我也必須離職,沒辦法為妳的孩子醫治,但是我會將所有的檢驗報告印給妳,妳到下一個醫院就不用辛苦的再檢查一次了。」因為當時的醫療環境尚未建立轉介制度,所有病患每到一家新的醫院,就得重新檢查非常費時。就這樣媽媽拿著年輕醫師準備的檢查報告,帶著文泰直奔更大的中國醫藥學院急診。
文泰第2天就昏迷住進加護病房,20天後病情才穩定。辦理出院時有位護士跟媽媽說:「文泰在住院第一週,有一位自稱是中心醫院的小兒科莊醫師來看他,詢問病情知道已趨穩定後就離開了,不過當時妳剛好外出沒有遇到,是認識的醫師嗎?」當時媽媽內心感動不已,心想應該就是那位急診室的年輕醫師,但她從來沒想過,怎麼會有一位只是一面之緣的醫生,看待文泰就像關愛自己的兒子,將兒子的生死掛在心上,她想,如果沒有莊醫師,文泰這樣才剛出生的孱弱嬰兒,可能就見不到明天的太陽了。
文泰出院後,常常嚴重的癲癇發作,爸媽非常著急拜託親戚幫忙掛號排隊看台大的神經科名醫,每次看診,天還沒亮,爸媽就抱著文泰搭乘第一班前往台北的火車,這樣的奔波長達半年。直到有天,醫生對著他們說:「你們不要再來台北看診了,因為小孩的病是好不了的,除了長期吃藥唯一可以做的事情就是帶他去復健。」爸媽聽到這樣的宣判傷心極了,文泰一輩子都不可能像正常孩子一般了!不再去台北看診之後,媽媽便積極的尋找能為文泰做復健的地方,聽人家說台中的順天醫院有作小兒復健,就迫不及待帶著文泰去求診。當時,從中心醫院離開的莊醫師也恰巧到順天醫院小兒科繼續服務,但是當時焦急關注文泰狀況的媽媽並沒有在第二次相遇時認出莊醫師。
奔波做復健的這段期間,文泰媽媽聽人家說:五權七街有一間瑪利亞啟智學園,專門照顧身心障礙兒童。「我來到這裡,很驚訝看到的每個孩子都跟文泰一樣,甚至是更嚴重的,心中又燃起希望,我將文泰送到當時才剛成立不久的瑪利亞啟智學園照顧。」當時媽媽並不知道這所學園是莊醫師創辦的,但因為莊醫師都會跟老師及家長共同討論孩子的狀況,在一次的家長座談會上,媽媽提起文泰從小歷經的求醫之路,才發現眼前這位年輕的醫師,就是一直出現在他們每一次最需要幫助的時刻的莊宏達醫師。
當時莊醫師除了創辦瑪利亞啟智學園外,仍然持續在自己的莊小兒科診所為身心障礙的孩子看診。令媽媽印象深刻的是,第一次她帶著文泰去看診,可能因為害怕文泰躲來躲去的,媽媽一如往常的試圖要抓著文泰給莊醫師看診,但莊醫師竟然說:「媽媽妳不要抓著他,讓他自由就好,我站起來跟著他走沒關係,慢慢陪他玩,一下子我就可以看到他的喉嚨有沒有紅紅腫腫的。」那時文泰媽媽心裡想:莊醫師這樣費心,一天能看多少病人呢?直到現在,霧峰家園的看診室每週二、五還是由莊醫師親自幫服務對象看診,媽媽說文泰能給莊醫師看診她最安心,以前的追跑情景沒變,只是年輕的莊醫師已經70多歲了,而文泰也從嗷嗷待哺的小嬰兒成為39歲的成年人。
採訪的那天是星期六,文泰每週最期待的一天,因為他知道爸爸會來帶他回家,17年來,沒有中斷。往常媽媽則是在家張羅一切,滿心期待的準備著一家人愛吃的食物,文泰回家的第一件事情,就是緩緩地用著吃力的步伐與幾乎看不見的視力摸索進廚房,將媽媽拉著一起坐在沙發上,沒有口語能力的文泰,也用行動表達對於家人的思念,這是他們一家人每週最享受的時刻。
媽媽說:文泰從受到莊醫師第一次的幫助,就此開啟了39年的緣分,很感謝莊醫師創辦瑪利亞,讓每一個身心障礙的孩子就像多了一位愛他們的媽媽一樣,無私無悔。
相關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