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會「身心障礙者嚴重情緒行為正向支持」服務人次居全國第一,陪伴社區角落裡有情緒行為的身障者走出 |
2021/04/28 |
文/詹媛雲社工師(瑪利亞正向行為工作室)
照顧孩子本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而當孩子成長過程中面臨發展遲緩,甚至是嚴重的身心障礙時,照顧者所要承擔的不單純只是育兒的壓力與經濟負擔,更包含心理上的調適,在照顧的過程中也往往因孩子的行為問題而面臨許多挑戰,卻常求助無門。
有鑑於此,瑪利亞社會福利基金會於108年起受臺中市政府委託辦理「身心障礙者嚴重情緒行為正向支持整合模式試辦計畫」,成立正向行為工作室,以正向行為支持的模式進行支持,先藉由蒐集完整的行為紀錄及過往的歷史資料找到行為背後的功能與目的,再進行調整服務對象的生活環境﹐並和主要照顧者合作讓服務對象學習以「好的表現」來滿足自己的需求及提升服務對象更多的功能,同時也支持主要照顧者如何應對孩子的行為問題,進而改善彼此的關係、提升生活品質。
正向行為工作室由在身心障礙領域服務20多年資歷,並領有副行為分析師證照(由BCaBA認證)的王慧貞副主任作為方案督導,帶領兩位資深行為輔導員麗君與可君老師以及我成立行為團隊,搭配會內跨專業服務團隊,包含專科醫師、治療師、護理人員及教保、社工及諮商專業等,以「個案研討會」型式,討論服務策略,必要時隨同團隊一起家訪、評估及執行策略,本會創辦人莊宏達醫師也會不定期給予關懷,並親自教授防身術,教導團隊成員保護自己及服務對象的技巧。
工作室至今已服務近20個家庭,主要服務對象為15歲以上,於社區內未使用全日型機構服務、日間照顧或托育服務等之對象,透過高密度的到宅服務,提供個別化行為輔導及家庭支持服務,以降低照顧負荷。截至109年底,已服務高達2,200人次,服務人次量為全國最高。透過服務對象、案家與專業資源三管齊下,擬定不同階段的風險評估與策略,並不定期檢視成效及調整,直到行為問題獲得改善。
邀請白嘉惠行為分析師擔任外督老師,透過會議討論服務對象狀況。
工作室承接方案至今已邁入第三個年頭,提供服務的過程中,常常需要直接面對服務對象的情緒或肢體攻擊,甚至是家庭成員對行為團隊的不信任或情緒勒索等,身上出現抓傷或瘀青已是家常便飯。然而,行為團隊所面臨的最大挑戰往往非服務對象的行為問題,而是照顧者的不配合及轉銜機構的不易。其中,令工作室印象最深刻、也是服務時間最久的是目前仍在案中的服務對象小訓。
輔導員支持服務對象學習防疫-戴口罩。
小訓今年已22歲,領有極重度自閉症的身障證明,從特教學校畢業後便一直待在家中,因其嚴重攻擊的行為問題而遲遲無法順利轉銜至其他機構,並於108年的8月申請了行為團隊的服務。服務初期便面臨了許多的困境,不論是服務對象的試探及強烈的肢體攻擊行為、用藥的不穩定,或是家中其他身障手足分散了照顧者執行策略的心力等,都讓行為團隊的服務多次遇到瓶頸。隨著一次次密集的到宅服務,與服務對象也與照顧者建立穩定且彼此信任的關係後,原本看似遙不可及的目標,也慢慢出現了轉機。一開始得出動整個團隊提供服務,到後續轉為兩位輔導員於不同的時段到宅支持,隨著服務對象的進步與照顧者的努力,攻擊行為發生的次數漸漸減少,執行策略的人員也從輔導員慢慢轉換為照顧者,而輔導員也逐漸退居幕後,轉為支持照顧者能繼續學習處理與應對服務對象的行為問題。看似順利的發展,其實服務過程中仍多次面臨各種突發意外,也因環境中存在著各種變數,至今行為團隊介入時仍不敢大意,而是用更為平淡且冷靜的心情去看待服務對象的起伏。
辦理研習課程,讓更多專業人員認識正向行為支持的理念。
改變一直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不論是對服務對象或照顧者而言都一樣,當行為已伴隨數年或甚至數十年,加上身心障礙對象本身的生、心理限制,都增加了改變的困難度,更遑論生活環境中所帶來的諸多阻礙及限制,造就了行為工作的不容易。「羅馬不是一天造成的,成功也不是一蹴可幾的。」透過正向行為方案的服務,我們看到了每個家庭潛在的能力,也知道要改變行為絕非一時半刻就能達成。雖然目前此方案仍在試辦中,仍期待在未來行為團隊能持續提供服務,透過建立密切的跨單位網絡,增加更多的轉銜機會,也支持更多居家個案能與社會連結。讓服務對象及其家人能因正向行為輔導團隊的支持提升生活品質,進而拓展外界對於行為團隊的支持,使更多單位認識正向行為服務。有朝一日,正向行為輔導的服務能擴及全國,陪伴社區角落裡的有情緒行為的身障者走出,面對太陽,陰影將落在背後(Keep your face always toward the sunshine and the shadows will fall behind you.)。
服務專線:04-24713535分機2207 詹社工師 |
返回
相關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