瑪利亞基金會「小學生公益行動」花蓮震災區小學「宜昌國小」奪得冠軍寶座
2024/05/13

瑪利亞基金會第17屆「小學生公益行動」全國前10強公開總決賽,8(三)日於臺中市裕元花園酒店國際會議廳熱烈登場,入圍前10強公益行動提案的小學生們,紛紛使出渾身解數做簡報,最終由來自花蓮地震災區的宜昌國小以<身不由己~找回身心障礙者的道路使用權!>奪得冠軍寶座,來自臺北市的懷生國小<再見菸地>和嘉義縣中埔國小<垃圾子車好便利>則分別榮獲第2名及第3名的殊榮,前十強另有七所學校則是臺中市建功國小、臺中市大秀國小、臺北市貢丸趴共學團、屏東縣仁愛國小、臺北市立大學附設實驗國民小學、新竹縣新隆國小、和高雄市巴楠花部落中小學。

<第17屆小學生公益行動前十強總決賽參賽師生與評審團大合照>

瑪利亞基金會「小學生公益行動」總決賽 評審團長郝廣才鼓勵孩子走出教室

第17屆活動共計有113組報名參加,吸引全國2910位學生參加,十所學校脫穎而出進入前

十強總決賽,總決賽暨頒獎典禮採公開發表方式由學生站上舞台發表公益行動內容,各組都展現出優異表現,並由6位各領域的學者與業界專家擔任評審,評選小學生提出的公益行動執行歷程與成果,評審團成員分別是格林文化發行人郝廣才先生、品學堂創辦人黃國珍執行長、大愛電視台製作人吳郁玟副總監、知名作家鍾雲如、財團法人感恩聖仁福利慈善基金會陳宗賢執行長、以及瑪利亞基金會執行長陳怡君。

郝廣才先生上台致詞時說:「教育是一種行動,不能只待在教室裡面,它必須要有一個互動,要有一個行動,而這個行動最重要的就是讓孩子去做公益,孩子必須要透過行動了解社會的複雜,去了解行動會碰到的問題,從行動中去印證他學到的東西,或者去探索他還不知道的事情,在行動中碰到困難的時候,一旦解決了,他人生就不一樣了。」

瑪利亞基金會董事長鄭若瑟致詞時表示,今年公益行動投件類型豐富,亦可感受到學童自主規劃與獨立思考的能力,綜觀113件公益行動,大致可分類維環境保護、關懷弱勢、藝術文化、愛護生命、自我成長等,由此多元的面向,可發現從偏鄉到都市小學生從公益行動中以萌生公民意識,亦期待透過行動向眾人宣示小小力量足以改變世界的決心。

<第17屆小學生公益行動總決賽評審團與貴賓合影>

花蓮震災區小學「宜昌國小」為身心障礙者發聲 爭取路權

「這裡人行道的斜坡道因為畫了停車格有停車,身心障礙者就無法行走,但現在被塗掉了,就可以直接從這裡走下去,太棒了!」來自花蓮地震災區的宜昌國小六年級學生鄭永濬開心地述說自己和同學一起進行的公益行動主題<身不由己~找回身心障礙者的道路使用權!>,從一開始的盲人體驗,對於身心障礙者的設施產生好奇,開始進行踏查發現問題,透過實際訪問身心障礙者跟家屬,了解他們的需求之後,進而向花蓮市長遞交行動報告書,經過3年的行動,他們發現的問題也一一獲得解決,像是原本畫在斜坡道旁邊的停車格阻擋身心障礙者的去路,現在被塗掉,讓身心障礙者暢行無阻,以及人行道的外推設計還有店家招牌凸出也被拆除。看到他們的公益行動獲得回響,並改善問題,4位來自花蓮震災區的宜昌國小六年級學生非常開心,在老師林嘉琦的帶領之下師生一起參加瑪利亞基金會第17屆「小學生公益行動」,在113組參賽隊伍中從初選到入選到前十強拿下第一名。

偏鄉部落「巴楠花部落中小學」歷經莫拉克風災 師生展現強韌公益行動力

值得一提的是來自高雄杉林大愛園區偏鄉族群聚落的巴楠花部落中小學以<行巫的力量-關懷的力量與實踐>獲得共好獎,巴楠花部落中小學是歷經莫拉克風災的學校,師生在校園重建過後展現強韌的行動力,在林雯菱以及江涵芸兩位老師的帶領之下,12位有學習障礙的資源班學生經過一番觀察與討論,飲水思源的孩子們決定以部落為原點,回饋部落長者,自動自發到長者家中打掃與陪伴, 並揹著廢棄紙箱做成的垃圾箱到部落撿垃圾,愛護自己的土地,這次巴楠花部落中小學的小朋友第一次來到臺中,並首次站上舞台,除了興奮也展現無比的自信,告訴大家,他們在公益行動主題中如何學習關懷長者,愛護自己的土地。

臺中市大秀國小以「清水上河圖」重現高美濕地生態 守護生態環境

另外,獲得自發獎的臺中市大秀國小因位於清水高美溼地附近,師生仿清明上河圖繪製了一幅清水上河圖,將當地的鰲峰山、高美濕地等著名景點畫下來,藉由這幅圖告訴大家要愛護生態,並在戲劇公演中宣導守護清水生態文化,行動主題為<愛地球藝術創作日記>,在行動主題中強調環保回收再利用的藝術創生。

瑪利亞基金會表示本次前十強總決賽依評分標準可分為四大項,學生如何發揮觀察力主動發現問題的自主行動佔30%  由執行過程的反思到落實公益行動後,從孩子本身到學校社區甚至對整

個社會觸發的正向影響力及溝通互動佔30%,以及學生參與公共事務的議題,是否能理解他人感受,樂於與人互動,並與團隊成員合作、包容多元文化的社會參與佔30%, 學生能以創新思考方式,勇於發揮創意執行公益,克服困難,並形成延續性的社會實踐,發揮愛的力量,延續創新佔10%,雖然台灣照護完善,但身心障礙者卻不可能都不接觸到社會大眾,如在瑪利亞早療的小朋友離園之後,經過評估後都必須進入小學就讀,融合教育體制,這時候小學生的素養品格、生命教育與整個社會對身心障礙者友善的態度非常重要,透過小學生公益行動,讓孩子從小學習利他、助人的精神,培養孩子感恩與付出,並擁有解決問題的能力,並學會包容,以同理心善待他人,才能發揮對社會最大的影響力,讓「服務生命」成為普遍的社會參與。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