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咪~我忍一下就好,不要哭喔~」他是廷廷,六歲,一個積極開朗又靦腆樂觀的陽光男孩,面對疼痛難挨的拉筋訓練,他強忍奪眶而出的淚水對媽咪說。 【採訪/撰文 蔡瑋馨】 據媽媽回憶,甫出生時的廷廷雖然是才一千公克的早產兒,但餵養反應和嬰孩的體態卻與一般孩子相仿,萬萬沒想到六、七個月時回醫院的追蹤回診,卻成為一趟令母親難以忘懷的旅程,資深醫生斬釘截鐵的一句:「妳的寶寶,是腦性麻痺(Cerebral Palsy,CP)的孩子」!完完全全讓身為母親的林媽媽愣住了,腦麻!?什麼是腦麻?!腦海中的千頭萬緒還等不及釐清,懷裡緊抱住小娃兒,拿著轉診單就往復健科奔去,緊接著,訂製校正鞋、復健計劃……,廷廷的療育人生就此展開…… 【嘗試.是迎向曙光唯一的契機】 據復健治療師表示,幼兒時期的廷廷由於受腦性麻痺影響,而導致中度肢體障礙,不僅無法自行翻身、頭頸控制失能、四肢還因受高度張力牽制,而只能貼地緩緩匍伏前進。儘管廷廷遲緩的狀況令父母親難以接受,但堅強的母親仍四處打聽,堅持要給廷廷專業即時的全方位療育。從檢查發現開始,物理治療、幼兒園感覺統合課程、肢體復健療程…等等,即便只有一絲絲進步的可能,媽媽都緊抓著機會不放,所有的復健,唯一期盼的無非是有一天廷廷能靠自己的力量,踏出未來的人生。 【瑪利亞用愛守護.助孩子乘夢翱翔】 廷廷和瑪利亞基金會的因緣,起於媽媽深知復健計劃是需要長期且規律的執行,才能有看見療效的契機,因緣際會之下,聽聞瑪利亞愛心家園有附設醫療復健團隊,遂辛勤地帶著廷廷以門診的方式進行物理治療。從四點跪爬、坐姿平衡、頭頸控制、肩關節穩定、骨盆控制、到下肢伸展,每一項復健都穩紮穩打,精準落實;三歲以後,由於顧及教育的考量,媽媽在多方諮詢後,決定讓廷廷進入愛心家園早療中心就讀,據媽媽的觀察,廷廷進入早療三年的時間,在復健團隊和教保老師個案化的療育整合下,不僅擁有生活自理能力、能靠自己手部肌力進食、頭頸協調度也已回復正常功能,在認知應答與記憶辨識的智力方面更有顯著的進步。 憶及家長總能為孩子量身改造輔具的用心,廷廷的老師說,就孩子的障礙而言,能有這樣的成果,真的很不容易,其實父母願意配合老師、完全受權的開明與積極的復健態度,也是讓廷廷能有今日療效的關鍵。看著現在的廷廷能獨自推著助行器移行,媽媽閃動淚光的雙眼流露著欣慰的滿足,每當看見孩子因著為自己多踏出一步而燦爛的笑著,媽媽就有無比的信心和勇氣繼續牽著寶貝的手邁向未來的路… 因為在爸爸媽媽心裡清楚的明白,明白陪伴慢飛天使起飛的路上,他們並不孤單,因為…還有瑪利亞社會福利基金會,願意以視如己出的同理心和教保/療育的高度專業作為後盾,默默的和他們一起守護這一群勇敢的靈魂。 |
相關連結